每年一到清明,總有人納悶:春節、端午、中秋都是按農曆過,怎麼清明節偏偏用陽曆?難道它是個「假」傳統節日?
別急,今天咱們就扒一扒清明節背後的「陽曆密碼」,看完你會忍不住給古人豎大拇指!
01
清明既是節日,也是節氣
其實,清明節是個「斜槓青年」——它既是掃墓祭祖的傳統節日,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。而二十四節氣,可是地地道道全部按陽曆來算的!
古人在種地時發現,靠月亮算日子容易「翻車」。比如農曆閏月一加,種田時間全亂套。
於是他們盯上了太陽:地球繞太陽轉一圈是365天,每轉15度就定一個節氣。這樣一來,啥時候播種、啥時候收割,全拿捏得死死的。
清明,就是太陽跑到黃經15度時的「打卡點」。它和春分、穀雨這些節氣一樣,天生就是陽曆的「親兒子」。
所以清明節的日子,每年陽曆基本固定在4月4日到6日之間,誤差不超過三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