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把華夏分為九州,是指哪九個州?如今九州都叫啥名字?
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出現文明斷代的國家,中華文化源遠流長。除了中國這一正式名稱外,也湧現了無數蘊含著文化底蘊的別稱,比如赤縣、函夏、神州以及九州。
在國家的概念尚未成型之前,幅員遼闊的疆域之上,人們以部落的形式劃分土地,而九州一詞也應運而生,代指著這些部落。
只不過沒有任何事物,能夠抵擋得住時光的侵蝕,部落逐漸成為了過去,而九州這一詞卻印刻在了人們的心中,滿含著無數人的歸屬感和認同感。
在每一個時局動盪的時候,無數的能人異士都以九州大同為己任。
但是現在很多人也只知道九州一詞代指著我們的國家,卻不知九州究竟為哪九州,這九州又對應著現在的哪些地方。
九州的含義
九州最早被記載於《尚書·禹貢》中,「禹別九州,隨山浚川,任土作貢。」其意為大禹以山川河流為界限,將天下分為九州。
相傳在4000年前,洪水泛濫,百姓苦不堪言,大禹之父鯀以堵的形式治理水災,9年無成果,被流放之羽山,其子大禹臨危受命。
大禹以自己的父親為鑑,吸取教訓總結經驗,最終決定以疏的方式治水,在修築堤壩的同時,疏理河道將水流引入大海,雙管齊下。
當然這種事情僅憑大禹一人之力無以為繼,各個部落的積極配合也是水災被治理成功的關鍵要素之一。
治水有功,大禹也因此俘獲了人心,13年的時間裡,大地也被河流分為9個部分,大禹作為首領為這些地方賦名,這也就是九州的雛形。
九州一詞也蘊含了古人最質樸的願望,古時人們以耕種為主,耕地在劃分之後其狀形如井字,疆域也如井字劃分為9塊,也就象徵著這9塊地方最適合人們安居樂業。
正如《說文解字》中對州之一詞的注釋,「水中可居曰州」,大水環繞之下最適於人們居住的地方就被稱之為州,九州的州也是這個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