供養國人卻越過越窮,法國農民上街了

2024-02-01     邱真茗     反饋
1/3
法國的奶酪紅酒、荷蘭的鮮花牛奶、西班牙的火腿,都是歐洲農民的成果,每年出口全世界,創造不菲的價值。農民的生活水平,也和城市裡沒有什麼差別。

以法國為例,法國是農業強國,66萬多個家庭農場構成的高效農業生產體系,讓法國成為歐洲第一農業國、世界第二農業和食品出口國。農村家庭和城市裡的法國家庭比起來環境還更加舒適,包括污水排放、電力使用方面從來沒有什麼障礙。

工作人員在法國尼斯一家酒莊的葡萄園收割葡萄(資料圖/新華網)

然而,歐洲農村也有其殘酷的一面。

首先,就是農村看不到未來。

為什麼這麼說?因為歐洲農民的孩子,絕大多數都不會繼續再做農民。比如說,當法國農民的子女因學業去了巴黎、尼斯等大城市之後,就再也無法回到農村了。

一句話:歐洲的農村,後繼無人。

為什麼農村的孩子不想留在農村?歐洲的城鄉差別雖然不是那麼大,但是,農民的生活依然很辛苦。

比如我曾經打過工的一家農場,農場夫婦的工作量非常沉重,所以就會聘請像我們這樣的大學生干臨時工。早上一般從6點到7點開始,我們會先喂一下山羊,把它們帶到野外。接著要將牛奶擠出來,並要清洗設備。有時還要為過冬準備足夠的乾草。下午我們將奶酪賣給鎮上的一家有機食品超市,而每周有一天,我們也會將奶酪帶到當天市場零售。除此之外,農民自己還要承擔小企業的風險(比如銷售量、聲譽)以及天災人禍等。

那年,農場夫婦的兩個女兒都通過了高考(其實就是高中會考),成績還很好。她們倆對我說,她們要到巴黎上大學,大機率再也不會回農村了。

這也基本是歐洲所有農場的現狀。

有一年暑假,我打工的農場是兩個兄弟經營,而這個村就兄弟兩戶人家,哥哥是村長(頭銜都是法語的maire,譯為市長),弟弟是副村長。兩家經營著數百畝的蘋果園。雖然農場機械化程度已經很高,但是要想產出高質量的蘋果,還是需要人工,比如蘋果成熟之前,要先把看起來質量一般的果子摘了,才能保證好的果子長勢更好。這一點,機器還幹不了,所以,需要大量的「學生工」。

兄弟倆共同的特點是,他們的孩子高考後,都不想再回農村了。這麼一大片農場,在兄弟兩個干不動了的時候,該交給誰?一提這事兒,兩兄弟就嘆氣。他們說,這片果林在他們家族手裡已經傳了5代了,最終要傳完了。

據「法國24」新聞台報道,法國農業普查顯示,從2010年到2020年,法國農場的數量減少了20%,共計十餘萬個。



歐洲的農民後繼無人,已經沒多大幹勁了,結果各國政府還繼續榨取農民,壓縮農民的生存空間——農民如果不抗議,那就不正常了。以我的個人觀察,法國的農民還是比較淳樸的,他們也保持了正統的法國血脈,在農村幾乎看不到其他族裔的人,女孩子們也有著傳統的美感。我們總說法國人有「革命」的基因,但法國的革命老區,確實不在農村。

那麼,為什麼最近這些年,法國農民開著拖拉機進城的抗議活動越來越多了呢?

如上所述,法國農民工作還是相對辛苦的,並且冬天的產出相對較少,因此政府的補貼就相當重要了。但是,作為歐盟規模最大的農業國,法國政府居然想取消補貼,將農業產業完全交還給市場,這就是讓「旱澇保收」的農民變得沒有保障了。據德國、荷蘭的同事講,這兩個國家的農民也面臨同樣的情況。

由於俄烏衝突、巴以衝突,通貨膨脹和能源價格飛漲,讓歐洲農民的負擔不斷加重,但各國政府的「餘糧」也不多啊,於是就拿農民開刀。歐洲的農村大都相對集中,以便於集約式機械化生產,離城市也較遠,政府部門的小心思是農民的抗議不至於影響城市的正常生活,但沒想到農民會開著拖拉機堵住高速公路啊。

法國農民近期在土魯斯附近進行抗議堵路,他們聚集在A64高速公路附近多日。在新聞節目中,有個農民在法國南部經營一家有機農場,受到柴油價格上漲的壓力——他說此前農用柴油價格為每升0.6歐元,如果政府結束補貼,價格會上漲到1.2歐元,一年下來就會給他們額外增加2千多歐元的負擔,儘管他們可能每天工作 15 個小時,這也會讓他們欠債越來越多。
1/3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