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中重臣的態度也在悄然改變。以范文程、洪承疇為首的漢臣集團,開始在政事堂的議事中頻繁支持順治帝的意見。特別是在討論關外政策時,這些重臣不再像以前那樣無條件支持多爾袞的提議。據史料記載,范文程曾在一次秘密奏摺中提到:"軍機要務,不可專由一人獨斷。"
最值得關注的是多爾袞與年幼順治帝之間的微妙關係變化。順治七年秋,年僅十三歲的順治帝開始表現出對政務的濃厚興趣。在一次討論戶部奏摺時,順治帝罕見地否決了多爾袞的建議,堅持採用戶部尚書的方案。這個決定雖然表面上是一個小細節,但實際上預示著皇權與攝政權之間的平衡正在發生變化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就在多爾袞出獵前夕,朝廷內外發生了幾件看似無關但實則意味深長的事件。首先是濟爾哈朗突然請辭議政大臣職務,理由是"年邁力衰"。其次,御馬監上報多爾袞最常用的那匹白馬突然暴病。最後,負責多爾袞護衛的兩名親信將領被調往邊疆。這些變動都發生在短短半個月內。
同時期,宮中也出現了一些反常現象。據當值太監記載,孝莊太后罕見地連續三次召見內三院官員,而這些會見的內容至今仍是謎團。更耐人尋味的是,就在多爾袞出發打獵的前一天,順治帝破天荒地親自檢查了御前侍衛的編制,並對護衛安排做出了調整。
這些看似零散的事件,實則暗示著一場巨大的政治風暴正在醞釀。多爾袞雖然權傾朝野,但他的統治基礎已經開始動搖。各方勢力的蠢蠢欲動,預示著清初政壇即將發生重大變革。
三、死亡之謎的深層原因
多爾袞死亡的背後,隱藏著錯綜複雜的政治角力。經過近年來歷史學者的深入研究,一些新的史料和證據逐漸浮出水面,為解開這個謎團提供了新的線索。
首先是孝莊太后態度的轉變。據《清宮秘檔》記載,在多爾袞出獵前的三個月里,孝莊太后曾四次拒絕多爾袞覲見的請求。這在此前是從未有過的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太后在這期間密集接見了幾位重要的滿洲貴族,其中包括豪格的支持者和阿濟格的親信。這一系列反常的舉動,暗示著宮廷政治格局正在發生微妙變化。
滿蒙聯姻的政治角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。多爾袞曾強行要求察哈爾部首領的孫女嫁給自己,此舉不僅違背了滿洲貴族的婚姻傳統,更引起了蒙古各部的強烈不滿。根據新發現的一份蒙古使節密報,察哈爾部曾暗中與其他蒙古部落結盟,共同對抗多爾袞的政治影響力。
鑲黃旗內部的權力鬥爭同樣扮演著關鍵角色。最近發現的一份旗務檔案顯示,在多爾袞死前半年,鑲黃旗中就已經出現了兩個對立的派系。一派支持多爾袞,另一派則暗中支持年幼的順治帝。這種分裂導致旗內軍官的任命和調動出現了混亂,直接影響到了多爾袞的軍事指揮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