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加上,當時清朝還有來自北方吳三桂的威脅,吳三桂雖然早就背叛明朝,投靠清朝,但清朝大臣絕對不會相信這種有背叛前科的人。
如果清朝內部發生動亂,作為漢人的吳三桂或許會「鷸蚌相爭,漁人獲利」,這是清朝大臣們都不願意看到的結局,所以他們自然不會發動兵變,給其他人做嫁衣。
權衡利弊過後,鰲拜選擇好好輔佐康熙帝管理國家,畢竟自己也算位高權重,完全沒必要為了皇位賭上自己一家人的性命。
第三點
如果真的發動兵變,鰲拜不一定會贏。雖然表面上看鰲拜擁有40萬兵權,但這些人中大部分都效忠大清王朝,也就是說如果鰲拜發動兵變,或許他真實兵力沒有這麼多,自然也就無法與康熙抗衡。
對普通百姓而言,安定的生活才是最好的,長期戰亂會讓大多數人顛沛流離,所以這些士兵最後或許也不會跟著鰲拜起兵,而鰲拜本人自然也不會冒這個險。
第四點
就是康熙的後台很硬,有孝莊太后給他做靠山,鰲拜不敢輕舉妄動。
別看孝莊是個女性,但她有著高度的政治敏感性,自努爾哈赤起,她就開始為大清王朝出自己的一份力。或許是見多了權力之爭,她很懂得如何維持統治。
順治16年,鄭成功勢如破竹,準備攻下南京。這時的順治帝選擇想退守關外,因為他認為清朝根基尚不穩固,此時或許不是戰爭的最好時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