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走不動時才看透:兄弟姐妹,並不是一家人

2024-01-27     任我行     反饋
1/3
骨肉之情,血溶於水。

我們都以為,兄弟姐妹多了,辦事的力量就大了。

平時生活中,誰有困難,能夠互相照應,再難也會挺過去。

逢年過節,大家能夠相聚在父母家,一頓團圓飯,可以溫暖好一陣子。

隨著時間的推移,到了父母走不動的時間段,大家一起商議,把父母的餘生,過得體面一些。

想法很美好,現實卻一地雞毛。

原來,兄弟姐妹長大後,不是一家人了,各自盤算自己的小九九,人品也參差不齊,三觀四分五裂。

,01

父母走不動了,開銷、陪護都是一個大問題。

如何盡孝,兄弟姐妹應該齊心協力,有錢的出錢,有力的出力。

人多了,起碼多一種盡孝的可能;輪流來,也能讓你減輕一些生活的壓力。

當我們帶著還算完美的安排,去照顧父母的時候,問題也就如約而至。

並不是所有的人,都知道「孝不比兄」的道理,斤斤計較的人多了,翻舊賬的人也開始行動了。

總要找一兩個理由,證明自己是得到父母東西最少、被父母最不愛的那個人,然後冠冕堂皇地拒絕孝順方面的開銷。

也有人,把孝順進行量化,就是要每個人都承擔一模一樣多的壓力。

結果,心理的平衡被打破了,吵鬧開始了。

在《蘭州日報》平台上,寫了這樣一件事:榆中法院依法審理了一起特殊的案件。

是一位姐姐張曉娜,在父親生病期間,支付了2.84萬元的費用,覺得太委屈了,把弟弟、弟媳告了,要對治病的費用進行重新分配。

弟弟和弟媳證明,在父親住院期間,是全程陪護的。

說白了,姐姐不甘心,憑什麼費用都是自己出?

這是不符合「親兄弟,明算賬」的道理的。

最後,法院審理認為,弟弟弟媳盡了照顧的義務,姐姐出了錢,這是合情合理的,不予支持追償。

說白了,到底是陪伴的價值大,還是給醫療費用的價值大,沒有辦法均衡。

難免是糊塗賬,誰要是較勁了,家庭內耗就來了。

從大局看,兄弟姐妹是左右手的關係,誰出錢出力,都是內部的事情。

但是各自有了小家庭,左右手的關係,變成了「你的右手,我的左手」,區別很大。

,
1/3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