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年人保持快樂的秘訣:一切與我無關

2023-11-24     胥啟鳳     反饋
2/4
02. 別人的因果與我無關

在你身邊,是否有這樣一類人?

為孩子忙得不亦樂乎,到頭來吃力不討好;

總是承擔所有的家事,把自己累病了也要接著管;

在朋友難過時陪伴,生病時照顧,缺錢時毫不猶豫出手,結果沒落到一句好。

這是典型的「拯救者」角色,對自己無比苛刻,卻對他人有求必應。

甚至別人尚未開口求助,就能想別人之所想,急別人之所急。

就像郭冬臨在春晚小品《有事您說話》里演的角色——

打腫臉充胖子,誇下海口說自己能買到異常緊俏的臥鋪票。

結果自己扛著被子去火車站徹夜排隊,自掏腰包搭進去了高價車票錢。

你看,搬起石頭卻砸了自己的腳,得不償失。

這世上,不是每個人都懂知恩圖報,值得你真心交付;

也不是每件事都能有回應,需要你鼎力相助。

知乎上曾有人提問:

「人在什麼時候會大徹大悟?」

一個殘忍回答是:「1%靠別人提醒,99%靠社會的千刀萬剮。」

人總是這樣,只有徹底地「失去」了,才會清醒。

那些他該走的彎路、該吃的苦、該撞的南墻,一個都少不了。

建議和幫助再多,也只是耗費無效的精力,消耗自己的能量。

別人缺錢了,少去摻和,別等到掉進借錢的無底洞時才開始後悔;

別人感情不順,少去插手,到頭來成了自己的錯,鬧得「里外不是人」;

別人家裡的事,少去糾纏,結果只能是擾亂自己的磁場。

很贊同一句話:

擇善而行是一種美德,適可而止是一種智慧。

我們能做的最好的幫助,就是允許。允許對方如他所是,活好自己。

去允許對方受苦、犯錯、不完美,因為這些也是他們的權利。

用自己的好心去代替他人成長,剝奪他人從痛苦中受益的權利,最終也只能背上了他人的因果。

不如讓自己成為自己,讓別人成為別人,經歷他該經歷的,修行他該修行的。

畢竟人這輩子,管好自己,把自己的生活經營好,足矣。